首页 > 野史秘闻 > 演义趣闻 > 一个篡汉 一个窃魏:曹操司马懿到底谁更像奸臣

一个篡汉 一个窃魏:曹操司马懿到底谁更像奸臣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孟德就是曹操,三国曹魏政权的实际缔造者,生前当了一辈子汉臣,死后被追谥为魏武帝。仲达就是司马懿,西晋司马政权的开创者,终生为曹魏政权打工,死后被追谥为晋宣帝。

由于曹操和司马懿的生平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总是把两人相提并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两人的形象大同小异,都是所谓的“白脸奸臣”,本事大得很,名声却很糟糕。

不过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

曹操虽则是目无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儿子曹丕可以顺利篡汉的环境,使得当时与后世的人都认为他与王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然而他毕竟与王莽不同,与司马懿也不同。

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汉高帝刘邦所留下来的。曹操叫儿子所篡的天下,却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所留下来的,而是汉灵帝以后被董卓与袁绍等人弄得分崩离析,经过曹操自己的“力征经营”才又像个样子的天下。换句话说,曹丕所篡的天下,是曹操本人打出来的。

一个篡汉 一个窃魏:曹操司马懿到底谁更像奸臣

网络配图

曹操崛起于乱世,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东汉末年,外戚宦官弄权,争夺愈烈,势同水火,及至桓、灵继位,国祚日衰,局面愈发不可收拾。加之地方豪强横征暴虐,兼并土地,使民不聊生,冻馁饥死者尸横遍野。后来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兵匮将乏,只好发诏令诸侯兴兵讨贼,等到黄巾军被平定,诸侯亦八方蜂起,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董卓之祸后,汉献帝和百官颠沛流离,若丧家之犬。这时曹操如及时雨一般闪亮登场,诛吕布,灭袁术,败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然曹操从来未生篡汉之心,到死也未行废君之事,终身率天下而朝汉帝,犹文王事殷纣。曹操有句很有名的话:“假如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也。”这也应该是他的肺腑之言。所以,曹操权压汉献帝,而天下之人不以他为逆,投奔者络绎不绝,忠勇之将愿效命疆场,智能之士愿出谋划策。为什么天下之才都愿意到老曹麾下谋发展建功业呢?因为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大家都清楚汉室气数已尽,魏氏终将取而代之。

一个篡汉 一个窃魏:曹操司马懿到底谁更像奸臣 第2张

网络配图

曹操不仅把中国的极大部分,东汉十三州部之中的九个州一个部,与荆州的一半,都统一于设在许县的中央政府之下,并且把这些地方的行政与司法都办得很好。他清除了贪官污吏和盗匪,也根绝了东汉的宦官外戚的老毛病。

曹操并不曾“挟天于以令诸侯”,他只是借重天子的名义,讨伐诸州诸郡的割据之雄,加以削平。他欠汉朝的,正是这“天子的名义”,他自己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到死,不肯篡位,让儿子去篡。

司马懿就不同了,曹操观天下大乱,兴兵讨贼,扫平四海,统一八方,平生之愿是让老百姓安享太平,不受战乱之苦。曹操壮志未酬身先死,接班人曹丕、曹睿又都不长寿,给司马氏篡权造成了可乘之机。这个时候,天下人心归魏已久,曹睿临死,把司马懿叫到床前,嘱咐他辅佐幼帝,以尽肱股之力,司马懿并未殚心竭虑辅佐幼帝,反是心怀祸胎,乘曹爽之隙夺权,垂手而得魏氏之帝业。司马氏当权后,司马师、司马昭等遗传了司马懿的残暴基因,为了巩固统治,清除曹魏的势力和影响,采用血腥的高压政策,特别是对于文人士族,凡不愿依附者,必欲除之而后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被司马昭杀害的。

一个篡汉 一个窃魏:曹操司马懿到底谁更像奸臣 第3张

网络配图

司马懿也是自己不肯篡,而让儿子孙子去篡的。可见,司马懿的“小聪明”不在曹操之下。然而,司马懿不曾“力征经营”,打下这个天下。这个天下,是曹操留下来给曹丕、曹叡、曹芳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个“篡”字。司马懿父子祖孙,所犯的不仅是“篡”,还加上一个“窃”字。

司马懿不是没有打过仗。他对诸葛亮打过两次,对孟达打过一次,对公孙渊打过一次,对孙权也打过半次。这些战事,都不过是边疆上的小接触,与奠定中原无关。

司马懿对中原的“法律与秩序”也谈不上有什么贡献。荀彧、崔琰、毛玠、陈群、钟繇,那些人,才是造成了“安定”与“清廉”的功臣。

所以,打天下与夺天下的两个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孟德之重在德,有点儿理想主义色彩;仲达之要在达,细品就是实用主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孟德与仲达实则形似而神不似。通俗说法,前者是大英雄,后者是野心家。

宫廷野史
演义趣闻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