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如果赵匡胤迁都成功,靖康之耻还会发生吗?

如果赵匡胤迁都成功,靖康之耻还会发生吗?

来源:趣史斋    阅读: 7.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根据《续资治通鉴·卷八》中的记载,赵匡胤是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当年12月即被刚登基的宋太宗赵光义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提出来要迁都,并说了想迁都的理由:

帝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晋王又从容言迁都非便,帝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帝曰:“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帝不答。王出,帝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赵匡胤希望迁都,理由是两个,其一是借助险要的地理拱卫国都的安全。其二是有了险要的地理,就可以省去冗兵的危害,节省钱粮税赋。

北宋中、晚期面临的内部困局来看,赵匡胤的眼光是很长远的,开封的地理和冗兵导致的冗费现象,确实是北宋由盛而衰,乃至灭亡的重要因素

赵光义为什么要阻止迁都?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忽略不提。就只聊聊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迁都的话,是选择长安好,还是洛阳好?

如果赵匡胤迁都成功,靖康之耻还会发生吗?

一:长安离西夏吐蕃太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北宋中后期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来看,迁都到长安,未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都在开封时,只需要面对辽国这一个强敌,还有山西、山东(北宋时,山西叫河东路,山东属于京东路,为方便读者理解,后面全部按现代习惯叫法写)、黄河天险拱卫。

但如果迁都到长安,会直面西夏和吐蕃两大威胁,且边境线距离长安不是一般的近,国防压力只会比在开封大,而不会更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国都迁到长安了,北宋可能会拼了命也不让西夏崛起或容忍他脱离于北宋统治之外。

至于吐蕃?就实在没办法了,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的军队,很难在高原上有什么作为。

好在,吐蕃在北宋时期已经没落,军事上的威胁程度远在西夏之下,北宋还非常舍得花钱,能轻松满足没落吐蕃的某些需求,使之不能成为威胁。

因此,防御重点还是在西夏一边。

以西夏依旧如历史上那样崛起而论,这对于迁都到长安的北宋来说,威胁可比辽国大太多。

西夏比辽国穷多了,相对应的,欲望也比辽国大得多。

这从历史上双方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北宋中期之后,是同时给辽国和西夏岁币的。

可西夏还是多次主动挑起和北宋的战争,而辽国可以在《澶渊之盟》后,一百多年都不进攻北宋。

西夏对北宋的战争,基本上不是以占据领土为主,就是以用武力获取物资、钱粮为主。

当北宋的国都和西夏之间,没有如历史上有陕西和山西隔离缓冲的情况下,且当北宋的国都距离西夏边境线只有几日路程时,西夏的进攻欲望会更强烈。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能打到北宋国都旁边,甚至攻占之,获得的收益能让西夏贵族疯狂。

如此,北宋在国都北边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何况,当北宋把国都迁移到长安后,燕云十六州方向的防御重要性变小,宋、辽边境依旧驻扎大量军队的话,双线国防压力,北宋能否承受得住?不驻防大量军队的话,辽国会不会起不好的心思?

如果赵匡胤迁都成功,靖康之耻还会发生吗? 第2张

国都还在开封,无论是对吐蕃、西夏、辽国,好歹都有一定的缓冲区。西夏也不会觉得能打穿陕西或山西,杀到开封城下,战争规模会受到控制。

国都在长安就不同了,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西夏哪怕是偷袭,说不定就打过来了。

北宋又没有主动出击的传统,到底没有汉武帝、唐太宗这样霸气的皇帝。

迁都长安?可行,但前提是要能彻底解决西夏,否则,迁都长安面临的困境更严重。

而且,自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对西域已经失去了掌控,丝绸之路这条经济和交流通道没了应有的作用。

北宋迁都长安,除了离辽国更远了一些,离西夏更近了一些,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二:迁都到洛阳的优势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北宋迁都是需要的,但不需要迁到长安那么远,迁到洛阳就足够了。

迁到洛阳,依旧保留着和有威胁的外部敌人的防御缓冲地带,跟开封同样处于中原地区,对南、北统治区的掌控力也不会降低。

重要的是,洛阳从防御角度来说,可比开封强太多。

北宋主要的外部威胁在北边,洛阳虽然和开封一样,都在黄河边,但洛阳的北边有中条山和邙山双重屏障,面对山西方向打过来的敌人,有足够的防御点。

即使敌人从开封方向打过来,也还有嵩山和虎牢关扼守洛阳东线。

就如历史上,靖康之变时,金国的西路军攻克太原后,再跨过孟津渡口,就直面开封。

北宋的国都如果在洛阳,金国的西路军需要先搞定中条山一线的防御,然后才能过黄河,过来后,还要过邙山防线。

金国的东路军就算也如历史上那样,从开封方向过黄河,过来后,也要先过嵩山,破虎牢关。

如此,北宋硬气一点,可以凭借险要地段防御死战,觉得打不赢,想组织朝廷往南跑,也能因有足够的防御地段,挤出南迁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北宋如果想迁都的话,迁到洛阳就足够了。

三:北宋的灭亡跟国都在哪无关,军不能战才是主因

不过,迁都到洛阳也不是根本解决外部威胁的办法,历史上,在长安,在洛阳的王朝不少,强如汉、唐,也有被灭亡的一天。

北宋的根本问题是,到靖康年间时,没有几支能打的军队了,即使有山河之险,军队不顶用,还是拿金军没辙。

如果赵匡胤迁都成功,靖康之耻还会发生吗? 第3张

仅以《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六》中的一则记载为例:

戊辰,金宗弼取汤阴,攻浚州。内侍梁方平领兵在黄河北岸,敌骑奄至,仓卒奔溃。时南岸守桥者望见金人旗帜,烧断桥缆,陷没凡数千人,金兵因得不济。方平既遁,何灌军亦望风溃散,守兵在河南者无一人。

从这则记载中,能看到,在开封面对北方唯一的屏障,黄河防线上,所有的宋军完全没有一战的勇气,全部是望风而逃。

特别是在南岸的宋军,只是看到对岸金军的旗帜就被吓跑了,连稍许阻拦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金军过黄河时,战斗力有在马上厉害?

重文轻武,不知道应该有文、武两条腿同时走路,才是北宋面对大敌时,无法有效抵抗的主因。

宋太祖赵匡胤如果晚死几年,或许能促成迁都到洛阳或长安,可迁都只是表,北宋的里子坏了,迁都也没啥用,“靖康之耻”或类似的变乱,还是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