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9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康熙应该是清朝皇帝里最能干的那一个了,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其实康熙本意就是传位给雍正,这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最终选择,结果也证明了康熙的慧眼。

公元1722年,一生叱咤风云、功业赫赫的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随后,皇四子胤禛受命登基称帝,是为雍正皇帝

关于雍正皇帝的历史谜团很多,比如登基之谜、死因之谜。虎父无犬子,康熙在晚年时期为此深深感到忧愁,自己众多儿子当中很多的极有才华,在成为皇位继承人开了疯狂的相互攻伐。

在“九子夺嫡”大战中胤禛最终取得胜利,但是民间一直有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其中矛头纷纷指向雍正皇帝得位不正。

民间流传最广的雍正皇帝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同时这是一个最容易攻破的谣言。

清朝时期重要的资料都是多语种书写,而康熙遗诏也是用汉文和满文同时书写的。首先在清朝时期的文字上,都是繁体字汉字,并不是今天的简体字“于”,所以没有矫诏的可能;其次遗诏上用的满文也是不可能更改的,满文的修改难度比汉字要高出太多,不可能做到毫无痕迹。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康熙皇帝本意传位给哪位皇子,不能通过康熙遗诏来判断,虽然说是康熙遗诏,但其实是雍正皇帝登基后拟写昭告天下的,对于康熙最中意传位的皇子人选并没有帮助。

作为康乾盛世的重要奠基人,康熙皇帝选拔继承人自然是有自己的标准,不管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是否是真的,至少康熙要从中选择一位最适合做君王,对清王朝的统治最有利的皇帝。

本来康熙确定的接班人是二皇子胤礽,在康熙47年,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54岁高龄。如果康熙皇帝的寿命正常一点,那胤礽无疑就是大清的皇帝,也就没有了九子夺嫡和雍正什么事了,碰巧康熙是位福寿绵长的皇帝。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2张

民间一直传说雍正抢了皇十四子胤禵的皇位,因为在康熙晚年时期,由于九子夺嫡过程中大部分皇子都已出局,只剩下胤禛和胤禵最为突出。

客观角度来讲,从康熙遗诏来看他最想要传位哪位皇子是不足为据的,下面从康熙选拔皇子标准的角度,结合康熙皇帝的举动来判断康熙最心仪的人选是谁。

康熙皇帝渴望能够建立属于清朝的盛世王朝,因此皇位继承人必须要精通政治,能够很好地治理国家,在自己打下江山的基础上能够再上一层楼。在这方面,胤禛显然要比胤禵强。

胤禛在父亲康熙的眼中是一个做事认真的皇子,并且在行事风格上雷厉风行,能够做到奖惩分明,掌握好恩威并施的程度。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3张

在康熙皇帝时期,雍正一贯的务实精神已经展露出来,在众多皇子都倾心于皇位之争时,而胤禛故意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专注于为康熙分忧解难,为国家办事尽心尽力,从不谋取任何的权力与势力,这是康熙欣赏雍正皇帝的地方之一。

康熙皇帝晚年时期,朝政已经颇有积弊丛生的迹象,康熙也能明显察觉到这个帝国的运行已经出现一些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康熙有些力不从心,而胤禛主张整顿积累的弊病陋习,在整治力度上恰好符合当时的需要,这刚好又符合康熙的标准。

相比胤禛来说,胤禵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是没有获得康熙的认证。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4张

康熙皇帝执政末期,西北地区的战事频仍,经常会出现动乱和出兵的状况,而胤禵则是代替康熙前往边疆地区平定叛乱。在战场上的胤禵表现可圈可点,顺利完成康熙交代的任务,在这点上无疑是符合康熙期望的。

康熙对胤禵的信任和赏赐待遇也是极高的,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掌控者新疆、青海和甘肃等地八旗以及绿营军,足足有十多万人,并且在胤禵出征时送行的仪仗级别等同皇帝,这都是极为罕见的。

在康熙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能够给予胤禵这样大的兵权,可见对胤禵的信任程度。也正是因此,朝臣纷纷猜测康熙皇帝是有意将皇位传给胤禵。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5张

在康熙驾崩的前一年,也就是康熙60年,胤禵被父皇诏令回京述职,这是一次重要的信号,事关大清朝将来的继承人选。由于康熙始终没有明确指定太子,朝野上下纷纷猜测,适逢胤禵在这个时间回京,大家觉得康熙一定是要将皇位传给胤禵。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次年,胤禵就被康熙重新派回边关,这一举动代表的含义也非常明显,胤禵与皇位继承人没有关系。因为康熙自知已经时日不多,自然不会将皇位继承人放在边关,这样是极其容易生出变故的。

从康熙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可以猜测出他心中的胤禵,康熙给胤禵的定为是帅才,但并不是国君之才,这是康熙将胤禵从边关调回京城而后再次外派的原因所在。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6张

胤禵和胤禛,从感情上来讲,康熙也是更偏向于胤禛。历史上如此多的皇帝选择继承人,基本都是选择与自己亲近的,自己喜欢的,这是人之常情,而康熙皇帝也不例外。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康熙皇帝非常重视亲情,尤其是在晚年经历九子夺嫡风波之后,更加重视亲情和孝道,而胤禛在这方面堪称是表演艺术家。

在众位兄弟为争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的时候,胤禛似乎只是一位低头拉车的傻儿子,对于储君位置并没有兴趣,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演成功以“反其道行之”的方法获得康熙的关注。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7张

胤禛专注于塑造自己“至诚至孝”的形象,比如说当年太子被废,是人都想踩他一脚,而胤禛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对废太子关照有加,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在打感情牌方面,胤禛也是不遗余力,在康熙皇帝生病后,胤禛亲自在跟前喂饭吃药,几乎是不离开龙榻,经常与康熙聊天来解闷。后来康熙病情痊愈,表扬胤禛的爱父之心“殷勤诚恳,可谓诚孝”,由此可见胤禛在康熙皇帝那里的感情牌用得很好。

晚年的康熙常常被国事缠身,心情十分糟糕,并且家里还有众多儿子觊觎皇位,因此经常感到烦闷。而此时的胤禛正好抓住康熙的心思和需求,在府中养了很多的牡丹花,以赏花为名邀请康熙来到府邸散心,进一步增加在康熙心中的分量。

胤禛最成功的感情牌是弘历,本来胤禛是打算让弘历带给康熙少有的爷孙天伦之乐体验,没想到康熙见到弘历的面相之后惊得放下酒杯,经过算命师的一番言语后,康熙认为弘历贵不可言,将来必有大成。

胤禛将儿子弘历(乾隆皇帝)送至康熙面前,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形中增加了胤禛胜出的机会。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为什么偏偏在传位问题上拿不定主意? 第8张

总之,从康熙皇帝晚年的表现来看,他最心仪的皇帝人选就是雍正,在这件事上,康熙遗诏并没有什么证据作用。

虽然雍正皇帝登基之路上用了一些“小心思”,这都是你死我活斗争中的生存之道,从结果来看,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对大清的贡献巨大,但因民间对雍正的负面言论较多,即使是现在,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仍然有偏见,雍正皇帝的贡献应该得到历史以及后人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