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大唐精锐安西军: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大唐精锐安西军: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唐精锐安西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大唐精锐安西军: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我国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组诗中的作品,如今读来仍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唐朝,这是一个令人无限唏嘘的王朝。在唐朝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在刻着“西极道九千九百里”,表示戎人不做万里征的长安开远门西行,意气风发地抵达帝国西部边境,随着一众名将立下赫赫战功,正当他们准备派出使者前往国都报捷之时,一场摧毁了盛唐最后的荣光的叛乱爆发了。

公元755年十二月,因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身兼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由此拉开序幕。在响声震天的渔阳鞞鼓之中,沉浸在霓裳羽衣曲中的唐朝君臣从梦中醒来。

在唐朝建立之初,因内有军阀割据,外有突厥等强敌窥伺,唐朝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将帝国主力集结于关中,随时准备出战。可是随着军阀的覆灭,强敌被逐一消灭,唐朝统治者开始追求边功,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彻底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军事布局,唐玄宗为了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控制,设立了十节度使,授予了财政、军事、行政等权力,为此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伏笔。

“安史之乱”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爆发的。

大唐精锐安西军: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第2张

早已在酒色之中将锐气消磨殆尽的唐玄宗面对来势汹汹地安史叛军手足无措,在这个时候,回京述职的名将封常清主动请缨,前往东都洛阳招募义勇,抵御叛军。但是,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封常清在东都洛阳不敌安禄山麾下精锐的三镇叛军,被迫退守潼关。

而后,唐玄宗遣使问罪封常清,命他以戴罪之身前往老长官高仙芝的麾下效命,抵御叛军。此时,唐玄宗已经调集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四镇精锐东进平叛,又夺情戴孝的郭子仪,启用李光弼等人率军威胁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平叛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可是,就在此时,监军边令诚诬告高仙芝、封常清与叛军暗通款曲,导致一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被冤杀。而后,在权力斗争之下,杨国忠教唆唐玄宗启用病废在家的老将哥舒翰,命其赶赴潼关御敌。

这个时候的潼关已经集结了河西、陇右两镇精兵以及关中守军共计二十万,唐玄宗误判形势,措辞严厉的逼迫哥舒翰出关迎敌,最终酿成了灵宝大败,唐玄宗仓皇西逃。

就在唐朝深陷“安史之乱”之时,早已蠢蠢欲动的吐蕃悍然出兵,进攻陇右、河西两镇,抢占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廊。可是此时的河西、陇右两镇主力皆以东调平叛,更是在灵宝之战中几乎损失殆尽,留守将士虽浴血拼杀,但奈何寡不敌众,只能看着城池一座一座的失陷,不久,陇右全境失陷。

公元763年,随着史思明被杀,安史之乱平息,就在唐朝准备腾出手来解决吐蕃问题之时,在有心人的操作之下,平叛名将仆固怀恩被迫起兵自卫,唐朝随即再度被卷入内乱之中。

次年,吐蕃一面勾结仆固怀恩进犯长安,一面加紧了对河西的攻势。一代名将郭子仪临危受命,率军在奉天击败联军,可是,在河西战场,唐军却已然陷入绝境……

大唐精锐安西军: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第3张

公元764年,面对吐蕃的强大攻势,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指挥唐军节节抗击,却奈何敌众我寡,最后只能退守治所凉州,等待援军。可是,劫波渡尽的唐王朝面对着仍未彻底解决的内忧外患,早已无力出兵援救河西镇,只能坐视凉州失陷。

公元765年十月,吐蕃攻陷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以身殉国,随着杨志烈的战死,河西几乎被吐蕃全境占领。在这紧要关头,时任朔方节度使、中书令的郭子仪上书唐代宗,请求选拔得力干将,前往安西、北庭两地巡抚。

作为郭子仪的侄儿,出身名将世家的郭昕也有着满腔热血,也想着立下不世之功,于是他挺身而出,接过了这一有可能一去不返的重担——巡抚安西、北庭。

就在郭昕抵达安西不久,吐蕃占领河西全境,切断了安西、北庭与中央朝廷的联系。唐代宗当机立断,命郭昕出任安西四镇留后,曹令忠任北庭留后,坚守安西、北庭。

安西四镇原有兵力两万四千人,北庭都护府原有兵力两万人,可早在安史之乱时,唐肃宗便先后三次抽调两地精锐入关,此时的安西四镇仅剩九千老弱,北庭仅余万人,从此之后,他们陷入了“东望、西顾皆是唐土,而中间却是敌境”的尴尬境地。

可就是这样,他们仍旧死守安西、北庭,等待大唐收复河西、陇右……

其实,“建中”年号只用了四年......

公元780年,吐蕃攻陷瓜州、沙州,安西、北庭门户洞开,两地将士举步维艰,在与郭昕商议之后,曹令忠借道回纥,遣使向唐代宗求援。

等到使者风尘仆仆的来到长安之时,猛然发现,当年的唐代宗早已去世,在位的是代宗之子唐德宗,此时也不是“大历十六年”,而是“建中二年”。

大唐精锐安西军: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第4张

当唐德宗君臣得知安西、北庭两地仍在唐军控制之中时,君臣相对而泣,可是此时的大唐帝国早已百病缠身,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窥伺,根本没有实力出兵河西,打通与北庭、安西两地的联系。

于是乎,唐德宗只能声泪俱下地写下了那封诏书——“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将郭昕封为武威郡王,兼领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为曹令忠赐名“李元忠”,将其封为宁塞郡王,兼领北庭大都护兼伊西、北庭节度使,将两镇将士连升七级。而除了这些空头封赏之外,中央朝廷再也无力为两地将士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

两地将士深知,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

公元786年,北庭大都护李元忠去世,部将杨袭古承袭北庭节度使之职,率军继续抵御吐蕃大军。可就在次年,葛逻禄人背叛唐朝,勾结吐蕃,内外夹击北庭将士,杨袭古寡不敌众,率两千残兵放弃治所庭州,退往西州,配合安西将士继续抵御吐蕃。

公元790年前后,因多次与回纥联手进攻庭州失败,杨袭古被回纥可汗诱杀,从此,北庭都护府成为历史。

不久,安西四镇中的于阗、疏勒、焉耆三镇相继失守,中央朝廷再无安西守军消息,据元稹的《缚戎人》一诗以及学者推测,安西四镇之中坚守到最后的龟兹城应当是在公元808年左右被攻陷,那位铁血郡王郭昕与满头白发的安西军在这一战中全部战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