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是中国文化衰颓的开始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是中国文化衰颓的开始

来源:趣史斋    阅读: 8.4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汉武帝为何被尊为千古一帝,想来有点讽刺,其实,和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打败匈奴,关系其实并不是太大,为何?因为历史上,有此功绩的帝王并不少,而且有些帝王,甚至比刘彻更成功,最典型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但是为何刘秀在历史上如今来看,并没有什么名气,而刘彻已经被神话,还超过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乃至文景之治在汉武帝刘彻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是中国文化衰颓的开始

究竟神话汉武帝刘彻的,是谁呢?

应该是觉得,将汉武帝刘彻推向神坛的,是董仲舒。

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儒家一家独大,法家和纵横家之术成为了“帝王心术”保留了下来,至于其他的,更是不用说,全线没落。

后世的儒家,为了感激汉武帝刘彻,一步步放大刘彻的功绩,而将刘彻的刚愎自用等缺点隐藏。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恢复,一个大帝国重新崛起,及至汉武帝即位,已足够牛逼,可以向长期挑衅的匈奴大喝一声“不”。与此同时,文化安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史学家范文澜指出“通过汉武帝,农民付出了‘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

“文化的极盛”,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化大繁荣!撇开具体细节,为打造文化大繁荣,汉武帝推出了四项全局性的大举措。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是中国文化衰颓的开始 第2张

第一项,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国策,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项文化政策,就是官办儒学教育,设立《五经》博士。

第三项文化政策,新设文化机构,搜罗“歌德”派文人学士。

第四项文化政策,倚仗国家权力与财富,大搞阔气排场的文化庆典。

但是,独尊儒术,就真的好吗?

儒生能做什么?如果说到治理地方国家等,儒家也远远比不上法家;如果说行军打仗,儒家远远比不上兵家;如果说促进农业发展,也远远比不上农家;论科技发展,更是对墨家望尘莫及;人际交往等也比不上纵横家。

太多太多,独尊儒术的唯一效果,就是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为何?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一个儒家弟子,脱离了皇帝的统治,那么就什么也不是了,连稻谷都不会种。其实,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终没落的真正原因吧。

一个由一群什么都不会,只会勾心斗角的人来统治国家,这样的国家究竟有什么出路?这也是为何,几乎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朝代,都是开国强盛,而后衰败的原因,内耗太严重。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是中国文化衰颓的开始 第3张

战国以来百家争鸣因秦朝暴政而戛然中止,及至汉初,思想自由乍露短暂的复苏之机,但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最终扼杀了这一线生机。顾颉刚论及独尊儒术的负面影响时指出:“儒家统一实是中国文化衰老颓废的征验”,“于是专己武断,思想渐致锢蔽了”。范文澜说汉武帝时期“文化的极盛”,是其表象;顾颉刚说独尊儒术是“文化衰颓”的开始,是其实质。相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血与火来摧毁文化,独尊儒术下的文化繁荣,对中国文化的戕害,不啻是“软刀子割头不知死”。

或许,汉武帝刘彻功在一时,但是,却祸害千古,一个缺乏思想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的麻木民族,在明清之时,已经积累到极致,造就了一个麻木不堪的民族,一个毫无血性毫无斗争性的民族,“东亚病夫”实至名归,丝毫不见秦汉之时和战乱民族危卵之时的强大民族血性。

也许,也只有将道家李耳当作自己祖先的唐朝李氏家族,勉强幸免,造就了一个强盛的王朝。

仔细通读刘彻的传记历史,可以反思出,汉武帝,刘彻,究竟做了什么对人民,对百姓有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