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孙权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偷袭荆州后,孙权为何要除掉关羽,留下来跟刘备谈条件不好吗?

不提”桃园结义“。在正史里面,刘备与关羽的关系亦天下皆知。魏臣刘晔评价:“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孙权在达成了战略目的——夺取荆州3郡,而天下大势又是吴蜀2弱对1强的情况下,送还关羽,要地不杀人,做人留一线,岂不甚好?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从小长到大的情谊

估摸着,若能还关羽归蜀。到时诸葛亮等人要劝,也要好劝些吧。或者以关羽为质,从政治、经济或者军事利益方面向刘备敲敲竹杠,岂不美哉?(参见刘备送于禁还曹丕的例子)再加上,裴松之对“权欲活羽以敌刘、曹”进行过批驳。

认为临沮距离江陵200多里。前方将领没有时间请示孙权,定是事先就做好了“羽至即斩”的安排。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一句话,为什么孙权要如此坚决的杀关羽,难道他就不清楚这么做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吗?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关羽的确有很强的军事才能

近年对蜀汉君臣的抹黑,让关羽自带“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光环,让人渐渐忽视了他的军事才能。事实上,他的能力强悍而又均衡。论战场指挥:万军中斩颜良,说的是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斩首行动”的审时度势,同时也体现了个人武勇。

我怕过谁?

襄樊之战,带着3万荆州兵,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当时一军约5千人)。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把战线从江陵向前“掘进”400余里。再围曹仁于樊城。捎带着侧翼的徐晃。一人与曹操的几个名将维持一个均势,不愧“威震华夏”。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第2张

援兵来了?小意思

防御能力:关羽配合周瑜“绝北道”时,手中人马不过数千。为完成阻击任务,在南郡群山谷中预设“鹿角”(防御工事),生生扛住李通、乐进和文聘等人整整1年,给足了公瑾“攻打县城”的时间。对固定工事构筑也相当优异。

接江陵陷落的消息后。关羽的第一反应是:“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尽管自己没落到好处。但从后来朱然凭借同样的城防,用5000病弱就抵住曹魏数万来看,关羽的经营没有白费。

水军能力:和赤壁之战的曹军一样,关羽也是北方人,同样不习水战,但学习能力却卓越很多。长坂之战后,刚到南方的关羽便“乘船数百艘(与刘备)会于江陵。"若不是“爱军习武”,怎会指挥这么大一支舰队?

看我的学习能力如何?

襄樊之战,”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体现的是水军进攻。末了,在不得不退军的情况下,对樊城的包围依然是无懈可击。“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稍微坚持下就垮了

还是刘晔评价:”蜀地虽小,名将唯羽。“已经年逾6旬的关羽,在战场指挥、水军造诣、防守能力等各方面已趋炉火纯青。得与失,都有可能直接影响2国国力的此消彼长。论个人的战略价值,不弱于对3郡的控制。

从后世我军注重消灭敌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法而言,孙权若放虎归山,只会给自己带来赤裸裸的军事威胁。杀掉关羽,便消除了直接隐患。既然不能为所用,孙权也只好杀之。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第3张

你哭也没有用

二、关羽在荆州有很强的影响力

关羽之于刘备绝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而是集团内部资历最老的大佬级人物。历数先主分兵,一路必为关羽。打个比方,刘备没有兄弟姐妹,倘若真能夺取天下,异姓封王的第一人也必是关羽(齐王?)。

论威信,亦是都督荆州的第一人选。别张飞了,很多人说换赵云比较稳重,其实单提威信,比关羽绝对不如。要了解在一个集团内部,威信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日常行政、工作执行、人心凝聚力等方面,绝对是作用明显。

杀掉这样一个人,从刘备集团对荆州的影响力来说,绝对是减量。对孙权更好的控制刚到手的荆州来讲,绝对是增量。从刘备攻打雒城(公元214年)到吕蒙攻克荆州(220年),关羽守南郡共计6年。

态度是不是很恭敬呢?

若从赤壁之战算起(208年),关羽在荆州呆了11年多,在荆州各界的影响力号召力有目共睹。同样是襄樊之战,关羽不仅仅是战术指挥无误,还注重营造有利态势为军事行动服务。如用遥授“印信”的方式,号召梁音起义,牵制曹仁。

后有“梁、郏、陆浑群盗为之支党”,配合了水淹七军。负责荆州日常防务期间,先后策动“耿纪、韦晃、陈祎”等在“京兆、邺”等地起事,沉重打击了曹魏在边境的统治控制。你当关羽襄樊之战只有3万兵?那也太小看亭侯的群众组织力了。

即使是南郡沦陷之后,仍有荆州细作准备暗杀吕蒙。《三国志虞翻传》:糜芳开城投降,虞翻提醒吕蒙,说:现在出城的仅仅是个糜芳,对“城中之人不可尽信”。此时的吕蒙本来刚刚立下大功,狂喜之余,在听到建议后,遂计从之。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第4张

还好听了你的

果不其然,“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而不行。”对孙权来说,杀掉关羽,是消除荆州人士“天生刘粉”倾向的重要手段。毕竟羽在荆州盘踞多年,若放虎归山,他日卷土重来,再来个遥授印信。恐怕在平行时空的夷陵,又要多出几个“沙摩柯”来。

回想当年湘水之盟,刘备拿江夏换南郡,仲谋还觉得划不来。鲁肃在旁提点到:(主公你)刚刚到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若放回关羽,也想象得出,派往江陵的东吴郡县官的剿匪工作量了。

三、关羽也确实是影响吴蜀联盟的不利因素

最典型的例子,孙权“嫁儿子”。哦,不,提亲。本来是一番好意,关羽咋回的?陈寿虽无罗贯中的语言构思精力,《三国志》说的也是:“羽骂辱其使,不许婚。”面对明面上的好意,你也用不着践踏外交礼仪呀!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第5张

不许

就算是开脑洞,孙权不安好心,要挑拨离间刘关之间的关系。“婉拒”“找借口”“女儿已经谈男朋友了”不好吗?结果“孙权大怒”:我以主公之躯,联你诸侯之姻,你当我江东81州是给不起彩礼钱?

老大受辱,想想即使东吴内部真有一群天生双标的蜀汉公知。在国内到底还会不会有市场,就得打个问号了?这事帮对方清理了意识形态事小,拉仇恨于自己一人的做法,自然是替刘备聚集了恶意,为东吴树好了靶向。

被骂娘打脸的还有东吴第一“蜀分”。《鲁肃传》:讲的是湘水盟约前,鲁肃单刀赴会(历史上不是关羽),和关羽正认真谈着呢,“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唯德所在耳,何之常有。”

当我不是武将,没有脾气?

双方领导在开会,一个不知名的下属可以随便插话,结果是把“老实人”也惹毛了:我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你们蜀汉从来没有资格从实力的角度,余下省略若干。“肃厉声呵之,辞声甚切。”没问题?也看得出此时的东吴群臣,忍得有多久、多狠了吧。

在天下大势是北方超强的前提下,关羽确实太傲气。或许无关态度好坏,孙权都要背刺荆州。可想想关羽在蜀汉二把手的崇高地位,以他动不动就“吴狗”“鼠辈”的那副嘴脸,若放回蜀汉必视此劫为奇耻大辱。

难保回去之后,不在蜀汉集团内部不成立一个“反吴党”,天天叫嚷着要打回荆州,再惹得边境形势一地鸡毛?对孙权来说,放回去一个反吴势力,为自己的外交环境多一个敌对变量,亦不可取也。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下关羽和刘备谈条件 第6张

我是劝不住的

对待这样一个油盐不进、水泼不入,拒绝联盟、鄙视同僚的死硬分子。即使我真是“蜀粉”,客观站在东吴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为了自保或是减少同盟阻力,无可奈何杀掉,也是一种战略选择吧。

至于说自吕蒙始,东吴便北向称臣,而“欲图蜀”的,我倒觉得有些牵强了。这不过是嘴上服软的政治策略罢了。与向刘备求和相同,即使是曹操未死之时,土地上没让过半分,质子没去过1人,再加上本来就是大汉吴侯,隐隐然降汉不降曹的典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