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哪里了?

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哪里了?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哪里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寒月化五龙,飞鱼瞻玉京。诏狱丧易牙,绣春照雪明!”

一说起绣春刀、飞鱼服、典诏狱,大家脑海里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就会浮现出一群人的身影?

不错,正是在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大明王朝里,存活了整整290年之久的——锦衣卫!

锦衣卫到底是因为什么目的而设定?锦衣卫是否真有影视剧作品里那样权势滔天?

为何大明覆灭时,尚有15万之众的锦衣卫,却不曾出现?

直到满清当政,反清复明势力当中,为何又只有“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的天地会,

却不见锦衣卫这些正规军的行踪呢?

看到这里的朋友,想必已经对了解锦衣卫有了更进一步的希望,

咱们留个悬念,且听我慢慢道来。

1、朱元璋是天上的太阳,锦衣卫是地上的影子

如今,已经很难说清,

到底是政治的需要,催生了特务部门的诞生;还是因为特务部门的诞生,促进了刺探政治情报的需要。

锦衣卫是大明王朝,独创的军政情报搜集部门,整个部门经历了拱卫司、亲军都尉府、仪鸾司、锦衣卫的演变过程。

创建初期,按照《明史》的记载,该岗位的主要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去哪里了?

通俗一点来说,就说英国007,美国FBI一类的部门,这一点在电影《绣春刀》里也有体现,不论是密谋策反,还是宵禁期间喝了花酒,锦衣卫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当然,如果只是打探这些生活八卦,那锦衣卫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和平年代,锦衣卫还有充当皇帝保镖的职责。

明朝皇帝,当时会在一个叫做奉天门的地方,举行御门听政,锦衣卫分左右持刀而立,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安保力量。

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bì)图》中,就有明确记载,甚至连出警一词,也和当代的安保术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战争期间,比如万历年朝鲜战争之中,锦衣卫刺探了大量的日本剧情,相当于当时的人肉雷达和行走的间谍卫星。

最后的结果,熟悉大明历史的朋友想必也都知道了,日本丰臣秀吉战败后元气大伤,直接催生了日本长达675年的幕府时代的崛起,当然,这是后话。

按理说,既然锦衣卫拥有这样的功绩,怎么说也能留个传颂千古的好名声,但实际上,为满足朱元璋的权力需求,

锦衣卫从创办之初,就只听从朱元璋一个人的命令。

除了刺探情报,还有逮捕和审问的权力,也就是说,

锦衣卫不仅有皇帝颁发的杀人执照,而且还同时兼有尚方宝剑和先斩后奏两大特权,

哪怕是皇亲国戚,三朝元老或者朝中重臣,值得关注的是,锦衣卫抓人,还不会进行公开的审讯,威逼利诱,屈打成招的人之多,甚至还专门修建了关押犯人的监狱机构——诏狱。

最著名的胡蓝之狱,受株连被锦衣卫杀害的,就高达4万5千余人

所以说,锦衣卫的职责,主要分为三点:

第一,保护皇上;第二,情报收集刺探;第三,典诏狱审讯犯人。

可为什么大明王朝泱泱276载,人人谈锦衣卫色变,想必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但世间万物,永远逃不出盛极而衰的规律。

权力催生了它,也正是因为权力,毁掉了锦衣卫。这样一个恐怖的机构,自始至终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一旦皇上驾崩,那还有谁能挟制呢?

2、针对锦衣卫的三权分立

锦衣卫的全盛时期,到底有多恐怖?史书中有著名的两处记载:

第一个记载,

是说有名官员抱怨早朝上朝太早,跟不上朱老板的节奏,结果第二天朱元璋当着众人的面,

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着他念出了抱怨的原话,一字不差!

第二处记载,是说有另一名官员因为在家中酒后起舞,结果第二天上朝,

朱元璋直接给他看了锦衣卫的当时画下的素描图,连面部神态,衣着发饰,分毫不差。

到了朱棣时期,作为皇子长大的朱棣,虽然未能享受到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可是对比朱元璋这个当过乞丐、和尚、农民的父亲,工作能力可就差远了。

正因如此,朱棣对锦衣卫的控制,无法像朱元璋一样得心应手,也就催生了对其削弱的想法。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出发,

胡蓝之狱一案,锦衣卫株连4万多人,弄得人心惶惶,而朱棣是起兵夺取到的皇位,削弱锦衣卫,对于稳定庙堂人心,也有积极作用。

朱棣之后,随着明王朝的国力变化,

和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而演化出的政治斗争,锦衣卫也走向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

明成祖永乐18年,设立东缉事厂,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东厂,开始由皇帝的亲信宦官,分离锦衣卫的权力。明宪宗时期,又设立西缉事厂,也就是西厂,再次分化锦衣卫的权力。

明中叶后期,东西两厂开始和锦衣卫并列,合称厂卫。但东厂的权力在融合过程中,已经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彻底代替了锦衣卫本有的职能,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时代。

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的地位虽然不断下降,但刺探军情,收集情报的工作终究是需要人来做的。

于是,在宦官干政的背景下,锦衣卫听命东厂,人员不断扩招,根据有关学者统计,

到了明朝末年,锦衣卫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之众,而曹操在赤壁之战期间的实际军队人数,也不过才20万人。

可离奇的是,直到李自成破城而入,逼得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这15万锦衣卫,却不曾出现,他们当时,是听谁指令,又在做着什么呢?

3、咒水之难为290年的历史画上句号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锦衣卫其实并未合在一处,而是以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锦衣卫提督李若琏,是记载中,锦衣卫最后的辉煌。

李自成破城而入时,大臣皆散,李若琏手下士兵寥寥,却为保护崇祯,为其争取时间,舍生取义,直面李自成几十万的起义大局,但终究寡不敌众,嫡系人马全体阵亡后,自刎而死。

也算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死得其所了。

锦衣卫当中,另有一人,却和李若琏截然相反,名叫骆养性。明朝倾覆时,他手下尚有最多的锦衣卫大军,可却携带三万两白银,向李自成投诚。后来吴三桂与多尔衮在关外合兵后,

他又再次叛逃,投奔满清,做了三姓家奴,却于顺治六年,寿终正寝。

至于锦衣卫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也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

京城城破之后,马吉翔带着自己的心腹部队,保护明朝宗室向南部迁移,并建立了新的政权——南明。

根据“永明之有吉翔,犹福王之有士英矣”的记载,

也可从中略窥马吉翔对明朝宗室的重要性。但等清军入关,站稳脚跟后,

在决战中,锦衣卫最后的指挥使马吉翔也在咒水之难中被杀。

至此,明朝政权彻底终结,

延续了290年的锦衣卫历史,也至此画上了句号。

4、尾声

由于锦衣卫的影响极大,功能作用也非常突出,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和周边国家,

如越南一带的锦衣卫,黎朝、阮朝等,都有效仿过锦衣卫,并设立相关部门,配饰也颇具飞鱼服和绣春刀的精髓。

但随着时代更替,锦衣卫因为皇权的存在而存在,如今,锦衣卫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在皇权消失的时代,这群人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命根,这也成了他们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