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来源:趣史斋    阅读: 5.0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宋朝老年人怎么生活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宋朝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陈寅恪曾说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是文治的时代,更是士大夫们的“天堂”,宋朝的士大夫一直是和后人学习和关注的对象。

众所周知,古代士大夫年轻时的生活大多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以考取功名,若有幸考中,青年或中年的生活便是参与政治,等老年致仕之后,他们的事迹在史书中则鲜有记载。这不禁引人好奇:古代士大夫的老年日常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六一居士”欧阳修和他同时代的一些宋朝名士谈起,来试谈宋朝士大夫的老年日常生活。

一、欧阳修的老年生活概述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集名臣、名士于一身。是宋朝的一代文坛领袖,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文学、史学、书法等领域都有很高造诣。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去世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忠”,可以说,欧阳修是宋朝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

准确来说,他的晚年生活是从宋神宗登基时(公元1067年)开始的,这一年,欧阳修60岁,在官场上辛苦了近40年后,欧阳修萌生退意。后来又因为欧阳修对王安石变法持批评态度,遭到王安石的排挤,欧阳修退隐的想法更加迫切,最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远离京城。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

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退休后的欧阳修并没有回到江西庐陵老家,也没有回到他的出生地四川绵州,而是到了安徽,准确来说是在颍州(阜阳)和滁州,他的“六一居士”称号因此而来。

《六一居士自传》云: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口中的“六一”,实际上是“5+1”,即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自传》)

欧阳修喜欢藏书、集古、抚琴、对弈、饮酒,再加上他自己这个“老翁”,所以称之为“六一”。

事实上,欧阳修的这五大爱好,在宋朝士大夫的老年生活中,颇具代表性。这“六一”,也是欧阳修晚年生活状态的生动写作。

需要说明的是“六一”只是欧阳修的生活情怀,并不是欧阳修晚年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比如,欧阳修还喜欢品茶、书法、交友等乐趣。接下来,笔者就以欧阳修以及同时代的宋朝名士为代表,说说宋代士大夫的老年生活。

一、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最能体现出古人的日常生活,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篇幅,先从这四个方面论述。

(一)衣——穿衣随意,着“野服”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之一,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在古代,服饰的颜色、布料、配饰都非常有讲究。在朝为官时,当然要按品着装,一旦致仕在家,脱掉朝服,穿上便服。古代文人又把便服称为“野服”,目的时候为了和“朝服”相对应,如《宋会要编稿》中记载了范镇退休后的衣着:

(范镇)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无贵贱皆野服见之。

范镇,和欧阳修同时代的宋朝官员,曾任翰林学士,和欧阳修共同修订《新唐书》。范镇退居后,每日只穿“野服”,即使是见客,也同样如此。

在《欧阳文忠集》中,曾记录欧阳修和一位刘秀才下棋的词,有一句词曰:

解衣对子欢何极,玉井移阴下翠桐。

欧阳修在和他人下棋的时候,能做到“解衣”,可见较为随意,也是身穿“野服”。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2张

宋朝的士大夫退休后虽然穿的是便服,但这种便服也是“高级货”,在古代,平民一般穿麻衣,条件好点的可以穿棉衣,而士大夫阶层可以穿丝锦等布料,至于便服的款式,在《鹤林玉露》中有记载云:

上衣下裳,衣用黄白青皆可,直领,两带结之,缘以皂,如道服,长与膝齐……又谓之便服。

可见,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在老年之后,衣服皆以便服为主,而且较为随意,和官场上截然不同。

(二)食——丰富而不奢靡

关键词1:丰富。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饮食则更为重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士大夫食时五观》中曾指出:

五谷、五蔬养人,鱼肉养老。

黄庭坚是苏轼的门生,而苏轼又是欧阳修的门生,所以,黄庭坚和欧阳修也算很有渊源。黄庭坚的这句话总结了宋朝士大夫的老年饮食:多吃五谷、蔬菜和鱼,这样最适合养老。也能看出,士大夫的老年饮食,还是较为丰富的。

关键词2:不奢靡

公元1067年,欧阳修在退休之前,曾极力推荐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司马光作为北宋的政治家,他老年生活对饮食也非常注重。司马光曾倡导:

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马永卿《嫩真子录》)

可见,身为大政治家,司马光的老年饮食并不奢靡。

关键词3:食药膳

欧阳修晚年也是一位饮食大家,他在写给儿子欧阳发的信多被收录于《与大寺丞发》文集中,在信中,欧阳修多次提到自己的饮食简单,还关心远方的孙子的饮食情况。从欧阳修的信中来看,他除了吃正常的五谷蔬菜外,还吃一些“青黛丸”、“豆蔻丸”等可以治病的药膳。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3张

关键词4:喜食粥

宋朝词人陆游曾作了一首诗《食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需要说明的是,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南宋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当时陆游已经73岁。陆游认为若想延年益寿,最好的食物就是喝粥。

的确,人到老年,牙口不好,粥对老人来说较为方便,假如在粥中加入一些食补的药材,确实能够延年益寿。《宋史》曾记载,大臣王旦生病,宋真宗不惜亲自和药,给王旦熬一碗薯蓣粥,派人送去。可见,对于宋朝的老年人来说,喝粥非常风靡。

关键词5:饮品

因欧阳修有大作《醉翁亭记》,所以,在大多数人心中,认为宋朝士大夫退休后的饮品不过是酒而已。实际上,酒虽然必不可少,但不代表没有其他饮品。举三个例子,即饮子、熟水、牛乳。

饮子是加入果品的一种饮料,如宋朝的《养老奉亲书》中记载:

煎取一升半汁,青粟米三合,上取前汁煮作饮,空心食之,日二服,最除热毒。

饮子在宋朝的较为流行,特别是老年人,经常以饮之解渴。

熟水,不仅仅是煮熟的开水,而是泡了其他花草的开水,例如豆蔻熟水、菊花熟水等。

除了饮子、熟水之外,宋朝老人已经开始食用牛乳,例如宋朝的《养老奉亲书》中记载:

牛乳最宜老人、性平,补血脉,益心。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4张

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牛乳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帮助很大。

(三)住——老有所住

古代士大夫一般是家族式居住,几代人居住在一起,若父母没去世,一般不轻易分家。宋朝的《夷坚志》曾记载一个叫范之纲的人:

婆婆年来家道长进,两个儿子留意产业;孙男女五人……居于累世,真不易得,范之纲与子孙同居。

范之纲祖孙三代人居住在一起,这是宋朝士大夫最典型的居住方式。

另外,除了这种祖孙三代一起居住的方式,也有其他形式,例如,父母和某一个儿子居住在一起,把庶子或其他嫡子分出去。不过,这种形式多出现在农民或商贾之家,士大夫家族很少。

欧阳修的居住方式属于特例,他致仕后带着老伴居住在滁州,不和儿子们住在一起。原因有二:

第一,儿子们都在外地做官,按照规定,不允许带父母同去。

第二,欧阳修自己也想放浪形骸,做一个山水之间的隐者。

所以,欧阳修的晚年居住方式属于特殊情况,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宋朝士大夫晚年的居住,不管是家族群居,还是欧阳修的独居,在儒学“孝”文化的基础上,做到老有所住,老有所依。欧阳修虽然独居滁州,但作为曾经的副宰相,身边的侍从人员众多,所以他并不孤独。

(四)行——稳妥为上

古代人的出行方式本就不多,人到老年时,其出行方式则更加有限。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5张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曾写道: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里的“行”,是指走路的意思。没错,在古代,大多数老年人的出行方式是走路。若出远门,则选择坐轿或坐船,至于骑马、骑驴,还是不选择的好。

渔村酒市本无期,小蹇扁舟信所之。

这句诗是陆游在79岁的时候写下的《出游》,陆游已过古稀之年,腿脚不便,乘小舟出行,避免颠簸。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欧阳修和宋朝其他人物的记载,来探究宋朝士大夫的老年衣食住行,其中,在饮食方面更为详尽。可以看出,宋朝的士大夫到了老年,因为身处社会上层,其物质保障还是较为充足的。

二、兴趣爱好

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但是同一个时代的同一群体,也有一些相同的兴趣爱好,宋朝的士大夫老年时也不例外。

(一)藏书

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及,在那个时代,若想博览群书,就不得不收集图书,古代士大夫阶层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都有藏书的习惯,等到年迈时,藏书数量便会更多。

欧阳修晚年曾说自己“藏书一万卷”,欧阳修的同事梅尧臣也是藏书大家,欧阳修晚年曾向梅尧臣家人借阅梅尧臣遗稿抄录,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欧阳修称: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

可见,宋朝士大夫阶层,每家基本上都藏书,老年人藏书,已经是一种兴趣,但要想藏的全面,即使向欧阳修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困难。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6张

(二)饮酒

诗酒文学,在古代,酒和文人好似最佳搭档,唐朝李白斗酒诗百篇,宋朝的士大夫皆为文人,即使到了老年,也离不开酒。欧阳修云“常置酒一壶”,其《醉翁亭记》中,甚至把自己比作“醉翁”。到了老年,欧阳修的身体情况不太好,但仍然坚持饮酒。在《会老堂》中,欧阳修写道:

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醉一钟。

老朋友不远千里来看他,他即使老年生病,但也要酣饮一场。可见,酒在北宋士大夫的老年生活中,是必不可少之物。

(三)下棋

有宋一代,围棋堪称时最流行的游戏,棋虽为小道,但却有大境界。欧阳修喜欢下棋,众所周知,其“六一”里面,就有“一盘棋”。

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媳对弈。(欧阳修《游大字院记》)

和欧阳修同时代那些名臣,例如韩琦、司马光、苏轼等人,都喜欢下棋。而对弈不分老少,士大夫们年迈之后,下棋更是成为生活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抚琴

中国古琴是历史悠久的乐器,其承载着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宋词中关于琴的描写非常多,欧阳修也写过:

“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

宋朝名臣沈遵曾受欧阳修之遥,到琅琊山一游,归来后创作一曲《醉翁吟》,欧阳熙欣喜万分,连作《赠沈遵》《赠沈博士歌》等诗作为回赠。

宋朝理学盛行,在儒家思想中,有“琴音调而天下治”的说法,所以,宋朝士大夫若不会抚琴,就好像秀才不会写字一般。和欧阳修同时代的晏殊、以及后来的晏几道、刘永、苏轼、黄庭坚等皆爱抚琴。抚琴不须多人,一人即可,在这些人的老年生活中,琴是必不可少的。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7张

(五)其他

宋朝士大夫的老年兴趣爱好中,还有品茗、书法、绘画、郊游、收藏等兴趣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三、体育和保健

老人们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他们的休闲生活也值得关注。士大夫作为古代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人到老年,其休闲生活自然也十分丰富。下面,笔者从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方面来一一概述。

(一)五禽戏

宋朝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是养生保健的先行者,其中,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人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例如,陆游81岁时曾作诗:

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

五禽戏始于东汉末年,在古代流传甚广,在宋朝士大夫圈中,也是日常保健的重要方式。除了五禽戏外,还有八段锦、六字气诀等日常健身方式。

(二)散步

散步这项运动,可谓古今皆宜,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不是很方便,在茶余饭后,经常以散步的形式来锻炼,促进消化系统工作。例如宋朝《寿亲养老新书》第三卷就写道:

出门庭,行五六十步,稍息之。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

(三)投壶

宋朝时期,体育项目众多,例如马球、蹴鞠、登山等,但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大运动量的项目已经不适合,但有一项体育活动在士大夫圈中非常盛行,那就是投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他的前辈杨大年的事情:

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奕棋,语笑喧雌。

杨大年,原名杨亿,比欧阳修大30多岁,欧阳修年幼时曾十分崇拜杨大年,这首诗记录了杨大年晚年投壶的生活。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8张

欧阳修谪居夷陵时也喜欢投壶,曾作诗云:

平日相从乐会文,博泉壶马占朋分。(《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

另外,欧阳修的同事司马光老年也酷爱投壶:

司马温公(司马光)既居洛,每对客赋诗、谈文,或投壶以娱宾。(《渑水燕谈录》)

因为投壶具有锻炼身体和修身养性两种特质,所以比较适合作为宋朝士大夫的老年体育活动。

四、社会生活

士大夫阶层到了老年,除了参加休闲活动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活动,例如参加会社。

会社,即古代的民间社会团体,例如,宋朝有许多蹴鞠社,老年人参加的会社则相对文静,例如诗社、赏菊社等,参加会社,是古代士大夫老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普通百姓阶层完全不同。就以欧阳修的好朋友文彦博所创办的耆英会为例。

文彦博77那年致仕(当时欧阳修已逝),居住于洛阳,因仰慕唐朝白居易所创办的乐天九老会,于是创办洛阳耆英会,因为文彦博曾位居太师,在他的倡议下,洛阳的年老士大夫们纷纷加入,大家一起饮酒、赋诗、郊游,每次能聚集两百余人,是洛阳的一大看点。

另外,司马光年迈时也曾成立真率会,参加会社是宋朝士大夫老年社会生活的一大特点。

除了参加会社,在重大节日、国家、种族大事中,这些德高望重、已经致仕的士大夫也必须要出席,这也是他们主要的社会活动。

五、家庭生活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9张

除了上述活动之外,老年人的家庭生活不得不提,宋朝士大夫年迈之后,最大的家庭建设活动就是对晚辈的关怀和教育。

古人讲究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尤为重要。欧阳修对自己的对家中的儿孙更是关怀备至,在他和长子欧阳发的书信中,欧阳修曾问:

尔来汝与诸幼各安乐否?迎孙、婆孙入夏来长进否?

可见,一代文坛巨匠,其家庭角色和常人无异,在家庭中,他也是一位温暖可亲的长者。

欧阳修的好友、宋朝三朝宰相韩琦在老年,也在子孙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安阳集》曾记载韩琦教育子孙的一段话:

“吾虽起于荫补,当吾祖考之亡,诸父未达之前,家甚窘,吾尝同历艰苦。今幸窃荣禄,敢效世家子之所为哉。”

韩琦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养大,宋仁宗年间考中榜眼,在自己的努力下终成一代名臣,所以他教育子孙不可沾染奢靡之风。

除了言传,还有身教,宋朝名臣、欧阳修的同事包拯: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包拯做官后,仍然简朴生活,除了办公,都是身穿布衣,这给子女们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宋朝的士大夫皆以儒学恪守修身之道,当他们步入老年,势必会把自身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诲之中,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承。当然,除了言传身教意外,也有一些士大夫给后世制定家训、家规等。

在古代,宋朝时期的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10张

六、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古代上流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老年生活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效仿。

宋朝士大夫们的老年日常生活中,物质保证是基础,精神和社会、家庭活动也必不可少,这除了士大夫阶层本身的经济条件不错意外,还和宋朝的尊老养老制度分不开,也和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分不开。

当今社会,老人群体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尊重的群体,我们在关注老年人的基本物质保障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健康,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积极参与家庭建设、参与社会建设。

《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群体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了解老人、关爱老人、孝敬老人是永恒的话题,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守的社会品德。相信只要人人皆关爱老人,一定能使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