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历史上四百年的大汉就没有一个人选择殉国吗?

历史上四百年的大汉就没有一个人选择殉国吗?

来源:趣史斋    阅读: 2.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们知道东汉末年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名仕不可胜数。但是在曹丕篡汉自立时,只有符宝郎祖弼一人殉国,满朝文武都顺应历史潮流接受了改朝换代的事实。然而实际情况更为尴尬,因为祖弼此人是演义虚构的角色,并没有历史原型,那么四百年大汉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选择殉国呢?

改朝换代在任何时期都不能算小事,但是之所以在东汉之后能够被广大士族心安理得的接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刘汉王室的衰微。三国演义的开头就是十常侍之乱,在此之前好几位东汉的皇帝大人已经形同虚设,国家权利基本上在宦官和外戚之间交替。这就好比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病重不能管事儿,他的秘书或者舅子就很容易趁机捞一把。在这个问题上集团董事们心知肚明,中层管理自然说不上话。说句不好听的,给谁打工不是领薪水呢?

历史上四百年的大汉就没有一个人选择殉国吗?

在公司得罪领导会被开除,在朝廷得罪权臣容易丢命。经历了几位末代皇帝的洗礼,之后的何进、董卓,最后到了曹操,文武百官基本上也就适应了这种节奏。所以到了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刻,基本上就没有多少人唱反调了,很多有识之士也接受了曹氏上位的事实。

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揪着曹操骂国贼,并始终矢志不渝的只有刘备。刘备骂曹操并不在于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在于刘备需要政治性正确。刘备给人的感觉是温和敦厚,然而并不代表他没有性情,这一点体现在关羽、张飞死后起兵东征可见一斑。刘备的口号一直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所以刘备北伐曹操才是最重要的,然而为了兄弟义气不顾诸葛亮的劝阻非要伐吴,就很能说明问题。

对于刘备的蜀汉政权而言,正统依然是大汉王朝,刘备登基称帝属于“侄死叔继”,然而当时东汉末帝刘协并没有被曹丕杀死。所以无论曹丕称帝的篡位之举是多么不正当,都是汉献帝明文下诏“禅让”的,是符合“相关政策”的,而刘备的称帝才可以说是别有用心,毕竟刘备起兵的原因从起初的匡扶汉室到后来的奉诏讨贼,都没有理由取代汉献帝的帝位。

历史上四百年的大汉就没有一个人选择殉国吗? 第2张

然而曹魏政权的称帝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在曹魏集团内部,这个阻力的名字叫作荀彧。可以说整个三国时代无数草头天子前赴后继,只有荀彧这个阻力是以对大汉王室的忠诚为出发点的。一般的谋士反对主公称帝都是为长远打算,唯独荀彧是为了道义,这也直接影响了荀彧本人的命运,被曹操赐死。然而曹操也是个明白人,他最终看淡虚名没有称帝,把未竟的事业留给了曹丕。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祖弼这个虚构角色的出现就可以给献帝禅位的情节制造一个不小的泪点。祖弼从出场到杀青行文不过一页,台词不过百字。可以说是典型的帅不过三秒,但这个人物恰恰讽刺了满朝文臣,震慑了一堂武将。虽然我们都说生命诚可贵,但是一个没有任何人殉葬的王朝是悲哀的。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士族荣辱往往是家先于国,所谓家天下是也。所以无数名仕屈服于新王朝无可厚非,毕竟在中国一个家族的传承往往比一个王朝更有生命力。也正是在这些士族力量德推动下,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走过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进程。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