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南朝政权的不断变更,对士族有什么影响?

南朝政权的不断变更,对士族有什么影响?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南朝政权的不断变更,对士族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南朝士族传统特权的存在,使其地位一直很优越,为何随着南朝政权的变更,士族的地位慢慢开始发生变化,最终直至灭亡呢?

士族的传统特权的存在制约了刘宋皇权的威望,引起了刘宋皇权与士族间的矛盾

刘宋王朝的建立,标志着皇权与士族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士族的门阀政治也随之消亡,但士族的传统特权依旧还在,严重的制约了刘宋皇权的威望,这必然引起了刘宋皇权与士族之间的矛盾。

虽然宋武帝刘裕依靠军功起家,依靠军权也就掌握了话语权,但刘裕出身卑微,才疏学浅,每次与士族交流都自惭形愧,所以又表现出对士族的文化极为羡慕与崇拜的现象。

刘宋王朝的建立

为了稳定朝局,皇权对士族多采用拉拢的方式,但士族的传统特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刘宋政权通过“土断”等方式打击士族在经济上的特权,又不断破格提拔寒人,以达到在政治上对士族形成牵制。

但这种争斗在刘宋前期一直较为温和,既有拉拢,也有打压。而宋孝武帝时期,情况完全发生变化,孝武帝为了迫使士族向刘宋皇权臣服,采取强制的杀戮手段,强行将士族纳入到刘宋的皇权统治下,孝武帝时期为提高皇权而采取的高压政策,不仅是针对士族,同时也针对宗室,使得当时士大夫与宗室成员多人人自危。

直接导致宋孝武帝之后,士族、宗室对政治事务多采取回避方式以求自保,这也是萧道成掌握刘宋军政大权后,竟无士大夫或宗室成员明确表示反对的原因。

南朝政权的不断变更,对士族有什么影响?

宋孝武帝

南齐时期皇权与士族相互合作,到梁武帝时期皇权开始向士族化发展

到南齐后,由于齐高帝萧道成出身高贵,且饱读诗书,与士族之间没有太多的隔阂,双方很容易就开始相互接受,故而南齐皇帝并没有像刘宋皇帝们那样,在士族面前存在着自卑感。

所以在南齐时期,皇权与士族之间开始相互妥协,相互合作,士族尊重南齐皇权的权威,而南齐皇权也保护士族的传统地位。

虽然南齐时期为中央集权,提高皇权权威,加强了中书通事舍人、典签等官职的权力,使寒门一度兴起,但由于南齐皇权对士族的保护,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寒门官吏依旧是地位低下,即使官居高位,也多有一种自卑的心态,为人处世也是谨慎小心。

南朝政权的不断变更,对士族有什么影响? 第2张

齐高帝萧道成

而在梁武帝时期,皇权开始向士族化发展。梁武帝萧衍才学渊博,且又为南齐皇室远亲,故而萧衍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受欢迎与推崇,梁武帝能顺利登基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士族的支持,梁武帝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位期间,广设官学使得南梁文风日盛。

同时梁武帝又改革官制,以九品十八班与三十四班散号将军为主,使更多的有才之士容纳到南梁的皇权之下。虽然萧衍在官位受职方面多偏向于士族,但对于人才的培养,萧衍不分士庶,开始消除士庶之间的文化隔阂,虽然梁武帝时期庶族地位有所提升,但士族依旧还是有着绝对优势。

梁武帝

由于梁武帝早期对国家的良好治理,南梁境内数十年相对太平,而梁武帝晚年却信奉佛教,热衷于著书讲经说法,为政作风多不切实际,其表现出来的更像一位名士文人的作风,导致南梁皇权开始向士族化发展。

南梁政权灭亡时士族传统特权也不存在,在文、宣两朝时完成了皇权与士族的融合

在士族化的南梁皇权下,为政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南梁国内矛盾重重,进而爆发侯景之乱,而梁元帝萧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其父萧衍的作风,加上其自身的性格,为政随心所欲,最终导致江陵之役的战败,南朝士族再次遭到巨大的打击,南梁政权也名存实忙。

南陈政权的建立与以往政权有很大的不同,士族在遭受巨大的战乱后,传统特权已不复存在,士族们仅剩下一个高贵的身份而已,所以此时的士族以无任何向皇权对抗的实力。

南陈政权的建立

而陈武帝、陈文帝为了南陈政权的稳定,将大量的士大夫吸纳到南陈皇权之下,为了消除皇权与士族之间的隔阂,南陈君主对士族文化极为看重,最终在文、宣两朝时完成了皇权与士族的融合。

陈后主时,皇权与士族之间已无文化上的差距和意识形态上的隔阂,士大夫们逐渐形成以后主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团体,皇权与士族的一体化形成。但由于陈后主但只管享乐,不问政事,导致南陈腐败不堪,随着杨广率军攻入建康,南陈也随之灭亡,而南朝的士族也随着南陈皇权的灭亡一蹶不振。

南朝时期,每一次的政权更替都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新君,强迫幼主禅让皇位,无论是刘裕、萧道成、还是萧衍或陈霸先,他们在登基称帝前是手握重兵,已完全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

军政大权

结尾:南朝政权的不断更替,使得新君不断认识到军权对统治的重要性

东晋时期皇权之所以受制于门阀士族也主要是因为皇帝手中无兵,而门阀士族有兵,而且谁掌握北府兵,谁就能牵制建康方面,影响朝局。所以军权是皇权的重要保障,军权的转移就标志着旧朝皇权的动摇。

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从刘宋开始,军权归于皇帝手中,宋孝武帝时便下诏要求全国军队不得随意调动,除遇紧急情况外或经皇帝同意才可调动,直接将全国军队的指挥权收归中央,防范士族插手地方军务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地方官员、藩王拥有统兵而无调兵的权利,所以当萧道成、萧衍迫使旧君禅位时也不见地方上出现大规模的军事骚乱。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在侯景包围建康时,地方勤王部队与侯景叛军激战,而当侯景占领台城后,便以梁武帝的名义要求包围建康的勤王部队撤军,各勤王军明知是侯景的矫诏,但还是陆续撤军了,这除了参加平叛的藩王们各怀鬼胎外,更重要的就是军队的调动权力归于中央,军队的调动必须听命与皇帝号令。

随着梁武帝驾崩,简文帝被废,以及侯景的自立,导致中央已无调动地方军队的名义,使得地方藩王在调兵上不用再听命于建康方面,于是藩王之间开始相互攻伐。到南陈时期,后主陈叔宝已可以随意剥夺武将的兵权赋予文臣。

这说明此时皇帝不仅拥有调兵的权利,而且连统兵的权利也收归己有。由于南朝政权的不断更替,使得新君不断认识到军权对统治的重要性,故而每次政权的更替都是皇帝对军权加强控制的时候,同时军权作为皇权的重要保障,军权强,则皇权强,所以南朝皇权随着朝代的更替在不断上升。

孝武帝独揽大权

但南朝皇权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士族的地位就明显下降,由于南朝是个十分注重出身门第的时代,士族这个阶级自然会被皇权所利用,而皇权的长治久安则需要士族加入,正如宋孝武帝对士族的残酷杀戮,导致刘宋江山被萧道成篡位时竟无一名士大夫挺身而出。

所以皇帝虽然喜欢破格提拔一些寒门子弟并给予重权,但不会大幅度的提高寒人官吏的身份待遇。更重要的是寒门官吏更听话,办事更牢靠,很多寒门为了进入官场也乐意为皇权服务。

而侯景之乱与江陵之役打破了这种稳定的局面,南方士族损失殆尽,所以到南陈时期士庶之间的界限也就很模糊了。但在南陈统治集团核心,士族依旧占有主要席位。但随着南陈的灭亡,南朝士族数百年的传统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做为胜利者的北方关陇士族,则因历史的继续发展而延续。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