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之战中一败涂地的原因是?

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之战中一败涂地的原因是?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之中大败亏输,最为关键的问题出现在大顺农民军政权的内部。

首先是李自成,对于这场战斗的准备,实际上并不充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当时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李自成一直采取的是招抚的策略,为此,李自成不惜通过用4万两白银劳军,并且单独给吴三桂本人1万两白银这样的方式,极力的拉拢吴三桂,起初吴三桂也答应了投降李自成,并且率部开拔,离开山海关。

但是就在吴三桂走到行至永平西沙河驿时,吴三桂遇到了从北京成功出逃的家仆,同时也收到了三个令他极为震怒的消息:他的家被抄了,一家老小全部被关了起来;自己的父亲遭到了刘宗敏的严酷“拷掠”,已经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与此同时,爱妾陈圆圆也为刘宗敏霸占。吴三桂就此与李自成反目,并且迅速重新夺回了山海关。

李自成得知此事后,先是极力安抚吴家上下,并且放回了陈圆圆,希望缓和同吴三桂的矛盾,但是吴三桂已经通过此事看清了李自成政权的本质,决议抗争到底,李自成这才决定出兵攻打吴三桂。

此时李自成的军中,还带着吴三桂的家人,以及被他俘获的明朝崇祯皇帝的太子,他还是希望能够让吴三桂投降,而不是与吴三桂力战,并且,对于李自成的军队以极慢的速度向山海关进发,加上被吴三桂的“诈降”所迷惑,使得李自成直到开战前的最后一刻还对吴三桂的投降抱有幻想,而这也注定了是一场对他来说准备并不充分的战斗。

其次是大顺农民军政权内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腐化堕落。

不得不说的是,进入北京城的大顺农民军,已经开始普遍的“乐不思蜀”了,不仅是普通的士兵全然没有了当年严整的军纪,开始了享受其来纸醉金迷的生活,包括李自成、刘宗敏在内的这些高级领导,也迅速的堕落。

特别是刘宗敏,原本李自成让刘宗敏带兵去攻打吴三桂,但是刘宗敏竟然公然反对李自成的命令,甚至说出了让他去上阵杀敌,自己在这里享福的话,这也使得李自成亲自带兵出征山海关,有着些许无奈的味道。

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官兵的迅速堕落,不仅仅影响的是他们对于战争的心态,更是影响到了士气,这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战争的最终结局。

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之战中一败涂地的原因是?

再次,就是李自成农民军自身的战斗力了。

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其实更像是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流寇”,有的只是求生的欲望和投机的心理,并没有正规部队的士兵所有的军事能力和军事素养。

李自成的崛起,甚至可以用是一个意外来形容,一方面,明朝面临农民军和清军的两线作战,已经是自顾不暇,难以维继,另一方面,李自成从西安打到北京,一路上的明军基本都是望风而降,不战自退,李自成并没有遭遇大仗和硬仗,而这就掩盖了农民军的真实的战斗力水平。回看当年的李自成在面对洪承畴、孙传庭的时候,几乎被彻底剿灭的状态,也说明了农民军的战斗力确实非常堪忧。

俗话说,“内因是根本”,也正是因为李自成军队内部的问题,注定了大顺农民军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亏输的结局。

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吴三桂“两败俱伤”,清军是“坐收渔翁之利”。

1644年的四月二十一,吴三桂、李自成、以及领导清军出征的多尔衮都已经齐聚山海关,山海关大战就此打响。

整个山海关大战进行的是异常的惨烈,吴三桂固然是精兵强将,但是李自成这面是人多势众,双方都已经是精疲力竭,都在苦苦支撑,只有多尔衮率领着满清大军在坐山观虎斗。

而已经支撑不下去的吴三桂最终也接受了多尔衮的条件,剃发称臣,正式投降了满清,随后多尔衮率军直扑李自成大军而来,瞬间扭转了战局。

不得不说的是,此时的清军在战场上处于绝对性的优势地位。

一来,八旗铁骑在当时中国的几支军队中,即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张献忠的大戏农民军,南方残存的明朝军队,以及吴三桂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强的。

二来,多尔衮出征山海关,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除了留下少数部队看家外,其余全部带出,特别是将所有的红衣大炮全部带到阵前,可以说拿出了必胜的决心。

三来,李自成与吴三桂已经恶战许久,双方损失惨重,并且均以疲惫不堪,清军却是以逸待劳,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至此,李自成大军根本无法招架八旗铁骑的冲击,全线溃败,主将刘宗敏负伤,不得以只得撤出战场,逃回了北京。这次失败对于李自成的打击是致命的,不仅仅是因为战场上的失利使其折损大部军队,更重要的是人心与士气的丧失,这也使得整个大顺政权呈现兵败如山倒,政权基础瞬间坍塌。

而在草草举行登基大典之后,李自成便率部撤出了北京,从此开始被清军一路追击,直至自己身死湖北九宫山,大顺政权最终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