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记事 > “黄面的”,浅谈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黄面的”,浅谈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改革开放初,出租车“并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而是只有专人才能坐的“奢侈品”。1979年在广州出现了第一家民营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开始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仅车少,费用也贵,普通老百姓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于天津,被戏称为“黄虫”的面包车大发汽车开启了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90年代起,北京满城尽是载客的“黄面的”,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后“面的”迅速席卷全国,大大方便了普通老百姓的出行。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迅速升级的今天,出行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种多样,曾经的“面的”已经成为多数人的记忆。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传统的出行工具基础上,市民出行已经进入网络约车、共享单车的“新时代”。

“黄面的”,浅谈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大事记

●1979年,在广州出现了第一家民营出租车公司。

●1984年,天津“黄虫”大发面包车开启了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1992年,北京提出“一招手能停5辆出租车”目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1998年以后,北京市政府大规模清除“面的”,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车的第一次全面更新。

●2004年后,北京出租车迎来新一轮的换代。

“黄面的”,浅谈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第2张

满城尽是“黄面的”

建国初期,我国开始成立一些国营性质的出租车公司。这样的出租车公司,带着专用性质。

上世纪50年代,友谊出租成立,那时候咱们公司全部是进口的丰田车,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拉的都是外国专家。

到了90年代,北京大街小巷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面的”的身影,满城尽是“黄面的”。

“面的”车费是到哪里都是十块钱,后来夏利出现,一些人也更愿意坐按里程计价的夏利。

“黄面的”,浅谈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第3张

从“定点乘坐”到招手即停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1979年的广州,港商刘耀柱创办了广州第一家民营出租车公司,改变了出租车“定点乘坐”,晋级成为人们站在路边招招手就能停,方便人们的生活。

那个年代的车辆少,车费高,乘坐出租车对于老百姓来说依然是较为奢侈的选择。一直到1992年,北京提出“一招手能停5辆出租车”的目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新月联合、首汽出租等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那时候我国的出租车,较多出现的都是上海桑塔纳、富康等轿车。想要快速发展亲民的出租车,天津汽车和日本大发共同生产的微型面包车,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

这种微型面包车被俗称“天津大发”,早在1982年,当进口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时,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经过市场预测,发现微型面包车在国内市场潜力很大,便于1984年3月,与日本大发汽车株式会社签订了引进微型面包车的技术合同

据悉,天津大发的车身之所以选择黄色,是为了在茫茫车海中很容易被识别。

1993年,北京“面的”已达到3.5万多辆,占北京出租车总量的51%。大车身、多座位、价格亲民,还能放得下自行车、大家电这样的大件物品,这样的“面的”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种实用性较强的车,让百姓除了日常的出行,在搬家时也会选择。

在此带动下,全国范围内,廉价的“面的”形成一股浪潮,各地的面包车颜色也不相同,红的、白的都有。

“黄面的”,浅谈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第4张

不过,品质不高的面的,也容易给城市带来较严重的尾气污染。1998年以后,北京市政府大规模的清除“面的”,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车的第一次全面更新,出租车价格也统一成夏利每公里1.2元,富康、捷达每公里1.6元。

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及城市国际化发展,作为“城市名片”的出租车,外观、性能、单价、乘坐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进入2004年后,北京出租车迎来新一轮的换代。车型的升级和价格的上涨则成为了调整的最关键两点。在经过性能、外观、性价比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后,北京现代的索纳塔和伊兰特从众多竞争车型中脱颖而出。出租车价格也在2005年进入了2元/公里的新时代。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