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记事 > 黄色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黄色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趣史斋    阅读: 3.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1939年秋冬之交的德国陆军领导层来说,最重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如何打赢对法国的战争,而是努力制止这场战争发生,并将军事问题上的决策权从希特勒手中收回到军方。当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在科布伦茨热火朝天地讨论他们的“镰刀”时,哈尔德和布劳希奇仍在忙于串联各军军长,试图向元首论证:开战必败。当曼施坦因以A集团军群的名义连续发出两份对“黄色计划”的修正建议时,根本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黄色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唯一的积极消息来自希特勒本人。由于他一直对鲁尔工业区的安全抱有一种神经质式的关心,因此对“黄色计划”中位于中路的A集团军群没有配备快速集群多少感到担心。11月12日,他下令将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下辖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部分武装党卫军)调拨给A集团军群,以便在战役开始后迅速从色当附近突破马斯河防线。站在整体角度,这意味着希特勒开始注意到中路战线的价值,从而为最终推翻“黄色计划”第一、第二稿埋下了伏笔;但对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来说,将装甲部队过于随意地分散在漫长的战线上可以说有害无益。因此,从11月30日到1940年1月12日,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和曼施坦因本人继续向措森的陆军总司令部发出4份备忘录,阐述“镰刀切割”的价值,但自始至终没有收获积极回应。

曼施坦因与希特勒的不谋而合

从对纳粹的反感程度看,哈尔德、布劳希奇与曼施坦因和他的同僚们其实并无本质差别。在“镰刀切割”计划的制订阶段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特雷斯科夫少校,后来成为军内反纳粹抵抗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但在1939年冬天,双方关心的决定性问题截然不同:哈尔德和布劳希奇要的是秩序,要的是军事问题的决策像上次大战时一样完全掌握在陆军领导层手中,并由资深将领们基于经验和威望行使集体决定权。任何破坏这种秩序的企图,不论其是出自希特勒的异想天开还是曼施坦因的苦心孤诣,都应当被制止。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特雷斯科夫展现的是一种更狭隘、但也更纯粹的战略眼光:他们希望将刚刚现出雏形的装甲兵作战和德国军事传统中对歼灭战(坎尼模式)的偏好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闪击战”(Blitzkrieg)模式,颠覆哈尔德之类的炮兵权威对战争计划制订的垄断权。而这种急于建功立业的叛逆心理,与希特勒恰好不谋而合。

黄色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第2张

“闪击战”(Blitzkrieg)模式

和曼施坦因一样,希特勒也是德国传统军事路线的颠覆者。自从“布洛姆贝格—弗里奇事件”以来,他已经习惯于通过毫无预兆的直接介入更改国防军高层的决定,并通过设立新机构和组建相互竞争的平行班子来破坏陆军总司令部的抱团企图。

希特勒早有准备,擦亮“镰刀”的锋刃

作为一位拥有一定战略眼光和灵感、对新武器和新技术兴趣盎然的独特统帅,希特勒比任何人都期盼洗刷自己身上的“二等兵”标签;他要向老将军们证明:经典的套路已经过时,他本人才是新潮流和新势力的代表。因此,他对陆军中的离经叛道者,往往也抱同情和理解的态度。1939年12月,希特勒私人智囊班子的二号人物、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瓦利蒙特在到访科布伦茨时,最早获悉了与“曼施坦因计划”有关的内情,并向自己的上司约德尔做了汇报。紧接着,元首军事副官施蒙特也从龙德施泰特那里得到了一份“曼施坦因计划”的副本。换言之,希特勒的亲信早已在做推翻“黄色方案”初稿的准备。

黄色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第3张

A集团军群的兵力最终被加强为3个集团军、共45个师,其中在阿登突破口集中了5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他们将承担向海峡地区冲刺的任务;另有2个装甲师配置在桑布尔河方向。右翼的B集团军群保留了2个集团军、共29个师,有2个装甲师负责在安特卫普以北突破阿尔贝运河防线。C集团军群的18个师任务不变。参战的9个装甲师总共集结了2439辆坦克,获得5101架作战飞机的支援。

而阴错阳差的梅赫伦事件,最终敲响了“黄色方案”的丧钟。尽管比利时情报机关通过一系列欺骗措施,成功地使德国人相信:赖因贝格尔携带的文件大部分已被烧毁,其中的核心内容并未被破解。但希特勒还是在1月16日做出了无限期推迟整个战役、并对进攻计划做全面修改的决定。而恰恰是在1月30日,A集团军群参谋部完成了“曼施坦因计划”最后一稿的修订,同时提交给了陆军总司令部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2月2日,希特勒从约德尔那里第一次全面了解到了“镰刀切割”的所有细节。当月17日,在施蒙特的安排下,曼施坦因前往柏林与元首共进早餐,后者当场表示完全赞成由A集团军群在中路承担主要突破任务,并允诺会将5个装甲师的兵力投入到阿登高地,在空军的掩护下直扑海峡地带。“镰刀”的锋刃,至此终于磨亮。

“镰刀切割”+“黄色方案”=“最优”

然而曼施坦因本人并没能作为先知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质疑陆军总司令部的初始计划,他在1940年1月27日被调离A集团军群参谋长之职,改任第38军军长。对“黄色方案”最终稿的修订,仍由哈尔德负责。不过在2月7日,这位固执顶透的总参谋长参加了在科布伦茨举行的图上作战推演,出人意料地接受了阿登路线的可行性。由于预定的政变动议显然无人响应,哈尔德现在恢复了老练的参谋军官本色,重新开始有条不紊地调整兵力部署。但因为可用的坦克数量始终少于理想状态,哈尔德放弃了南北合围的设想,改由经阿登西进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单独承担包抄法军后路的任务。因此最终呈现的仍是坎尼会战式的单侧迂回包围。

黄色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第4张

1940年2月27日,融入了“镰刀切割”思路的“黄色方案”最终稿,即第四号方案终于横空出世。5月10日拂晓,到那时为止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集群越过卢森堡国界,争先恐后的穿越阿登森林。两个星期后,他们将会逼近这场冲刺的最终目的地——位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敦刻尔克。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