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成语典故 > 成语“守株待兔”该怎样解释?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守株待兔”该怎样解释?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来源:趣史斋    阅读: 1.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语】: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守株待兔”该怎样解释?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

成语“守株待兔”该怎样解释?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第2张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